首页 > 执行大家谈 > 我看执行
打印本页
以“四个强化”为抓手着力提升执行质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1433801)-20230906090617.jpg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邵国庆

  执行工作是将胜诉当事人的“纸面权益”变成“真金白银”的具体体现,是打通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我院以强化联动、强化震慑、强化改革、强化善意为抓手,不断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打好执行攻坚“组合拳”,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联动,打好“组合拳”。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执行联动,通过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和大数据系统协助查询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线索,共向公安机关发送协助查找、拘留函35件;联合具有融资贷款、行政审批、行业监管等职能职责的单位,对失信被执行人在市场准入、融资贷款、招标投标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共推送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470人次;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建设立协作机制,有效解决公积金冻结扣划等问题;成功执结一件涉25亩荒地腾退行动,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强化震慑,亮出“杀手锏”。打击拒执犯罪是切实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威慑力的必要手段、更是执行工作的“杀手锏”。2022年以来,我院与公安、检察机关沟通协调,持续加大对拒执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合力。制定《关于开展执行督促履行实施方案》,以“惩戒预警”的形式,告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开展涉民生案件、涉金融债权清收等系列专项活动,集中执结案件738件,执行到位金额5948.86万元;签发拘留决定书19份,发出拘留决定后主动履行义务和达成执行和解6人,履行金额及达成和解金额43余万元,有力打击“老赖”的嚣张气焰。

  强化改革,提高“战斗力”。在执行机制改革中,以“规范、高效、减负、分权”为导向,通过内设速控组、速执组、快执组、普执组四个管理小组,对执行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分工,切实提升工作质效。将执源治理理念贯穿于立审执每个环节,将督促履行服务延展到立案、送达、保全、调解等案件办理全过程,提高生效判决自动履行率,减少执行案件。改革试行执行通知前置程序,通过在判决书、调解书中附上执行告知内容,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今年以来,执行案件执结率高达90%,实现“双清零”目标,执行质效、司法公信力有效提升。

  强化善意,答出“最优解”。将执行关口前移,从诉前、立案、调解、庭审、判决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大工作力度。对小微企业采取“活封”形式让该公司继续运转经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真正做到为企业保“后路”、探“前路”;通过司法救助补位执行不能,救助困难群众50人,救助金额78.4万元,积极开展涉农民工工资、“三费”(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成功将困扰某小区235户业主13年之久的一户一表问题圆满化解。坚持员额法官轮流接访,确保简单问题当场解决,重要问题及时解决,难点问题跟踪解决。

责任编辑:常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