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执行新闻
打印本页
新疆和田垦区:善意文明执结百万元借款纠纷

  一边是申请执行人兑现合法权益的期盼,一边是被执行人亲人患病用钱的现实情况。面对“两难”局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和田垦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通过善意文明执行工作方式,温情执法,化解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成功执结一起百万元借款纠纷。

  兄弟俩为种植红枣借款百万

  新疆枣业特别是南疆的红枣,得益于本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论是灰枣还是骏枣,一年一价。行情最好的时候,种植红枣一年所得就能买套房,添辆车。高额的利润让王某、李某表兄弟俩人摩拳擦掌。2011年,参加到种植红枣的队伍中。

  红枣种植繁琐冗杂,要想有好的收成,似乎没有闲的时候。本着无公害绿色栽培,面对枣园里的杂草,王某和李某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人工除草,正因为兄弟俩的辛勤付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近几年红枣行情有所下跌,获得的报酬虽然没有之前高,但也能有十几万的利润,在王某、李某看来养家糊口,还是不成问题的。

  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兄弟俩一合计,决定扩大种植规模。2018年,王某和李某从某市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借款200万元用于红枣种植。根据借款合同约定于2020年底,向信用社归还本金及利息。

  但是王某、李某在2019年10月偿还信用社23万元后,再未履行还款义务。信用社在多次催款无果的情况下,于2021年10月,将王某、李某诉至和田垦区人民法院。

  法院依法审理后判决王某、李某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信用社借款本金177万元及相应的利息。判决生效后,王某、李某未在规定时间内履行还款义务,信用社遂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积极展开调查发现另有隐情

  今年6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依法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

  起初,被执行人王某对执行法官的工作非常不配合,态度生冷。执行法官本着审慎、认真的态度,多次与王某、李某沟通,向其阐明利害关系,一方面逾期或迟延履行将不断有利息产生,另一方面,告知其拒不履行可能会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被纳入失信名单的风险,引导其充分认识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通过线上及线下查询发现,被执行人李某名下有少部分银行存款及一套房产,王某名下仅有少部分银行存款。

  为实质性化解双方纠纷,尽快推动案件执行,执行法官多次到被执行人王某和李某枣园地、家中调查情况。通过走访周边邻居发现,王某的父亲于2020年4月体检时诊断肺癌,现已处于肺癌晚期。

  邻居纷纷称赞王某性格开朗,平日里碰到谁都主动打招呼,见到谁都是一脸笑嘻嘻的模样。自从父亲得病后,到处问诊就医,为了给父亲治病大部分时间都在疆外,是个大孝子。其表兄李某现在承担起两家的生活,枣园种植也无暇顾及,导致红枣产能不高,收入甚微。

  以真心换真情释法明理促履行

  执行法官对王某目前的处境非常同情,也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一致认为若采取强制措施,不仅会激化矛盾,还可能导致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鉴于此种情况,执行法官并未对他采取任何强制措施,而是耐心听他倾诉心中的委屈,安抚他的情绪。同时耐心细致地给王某、李某讲政策、摆法律,阐明欠债必还、赖账必执、失信必惩的工作立场,讲解失信对本人、子女、家庭生活生产的不良影响以及严重后果。

  经过执行法官细致入微的工作,被执行人王某这块“坚冰”终于被执行法官的执着和真情融化,也道出未按时还款的原委。

  王某告诉执行法官:“2020年,父亲被确诊为癌症,这件事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上来气,家中的钱除去种植红枣地及正常家庭开销,都用于父亲的治疗。本地医疗水平有限,治疗效果不明显,为了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决定到疆外就医,各种花费较大,导致贷款到期后,迟迟还不上。现正积极筹款,尽快还清信用社的借款。”

  李某表示为了给表兄父亲看病也借了一部分钱,枣园也要投入资金,现已委托老家的朋友帮忙卖房用于还款。但全部还清确实比较困难。

  善意文明执行分期还款达到“共赢”

  考虑到王某的家庭困境及李某的还款态度,为了维护法与情的平衡,执行法官采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多次与信用社进行协商和沟通,以求取得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执行方案。

  最终,信用社与王某、李某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分期还款,先行归还157万及部分利息,剩余的20万元和利息分三年还清,王某当即热泪盈眶,感谢法院和信用社对他的宽容和理解。

  2022年10月10日157万及部分利息按期转到了信用社的账户上,信用社向法院提出了撤回对王某、李某的强制执行申请。

  法律有尺度,法律人有温度,和田垦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平衡着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始终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用温情执法彰显司法温度,切实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法律对人格、权益和生命的尊重,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