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只愿赔钱不愿道歉的被告、一直推诿拖欠支付工资的拒执人等难度较大的被执行对象,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积极采取“预拘留”措施,8月至10月期间,共对53名被执行人采取“预拘留”措施,促进多起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此前,网民章某因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并使用侮辱性言语称呼张某,影响了张某的社会评价,侵犯了张某的个人名誉权。经审理,杨浦区法院依法判决被告章某以书面形式向原告张某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抚慰金、律师费等合计9000元。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章某自愿给付赔偿款,却始终不肯道歉。
这类“行为”类的执行案件,一直是执行中的重点、难点。本案中,被执行人章某坚决不道歉,既有碍于“面子”的原因,也有尚未深刻认识自身错误的因素。执行法官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依法向章某送达预拘留通知书,给予其30天的履行期限,告知如仍未履行,法院将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章某意识到自己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及时联系法院。在执行法官再次向章某释法说理后,章某充分认识到了自身问题,表示是因偏信他人之言才对申请执行人张某造成了误解,并以书面形式向张某诚恳地表达了歉意,这起矛盾最终圆满解决。
拖欠工资也是常见的执行案件起因。近日,杨浦区法院就碰到一家公司长期拖欠员工李某工资的案件,在民事调解书生效并强制执行期间,该公司仍以经营困难为由,将支付工资的承诺停留在口头。涉民生案件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向被执行人释明法律后果后,执行法官果断向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送达预拘留通知书,对其施加法律威慑力,迫使其履行支付义务。在执行强制措施的预警下,该公司终于偿还了欠款,李某的劳动者权益得到了依法保障。
近期,杨浦区法院通过“预拘留”措施已经促进多起案件执行完毕。下一步,该院还将继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打好执行措施“组合拳”,有效破解执行难,让执行既有“力度”更显“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