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乐陵市人民法院注重把执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功执结3起返还土地案件,帮助被执行人处置土地上树木2000余棵,交还涉案耕地21亩,赢得社会群众广泛点赞。
强执遭遇质疑现僵局
某村委会分别与杨某等3名被执行人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发生纠纷,法院判令被执行人在承包到期后将涉案土地恢复耕地原貌。送达执行手续时,3名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他们异口同声提出了质疑:“同意返还土地,但是我们在土地上种植的2000多棵树怎么办,树木大面积移栽不现实,砍伐后没人买,经济损失太大。”村委会作为申请执行人亦理直气壮:“必须按生效判决返还土地,至于土地上的树怎么处理那是法院和被执行人自己的事。”
双方各执一词,案件一时陷入僵局。被执行人提出的问题不无道理,如果强行伐树,移栽树木成本高、季节不宜且不符合退林还耕形势要求。“最好的办法是放宽时限,寻找卖树时机。”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村委会也有苦衷,“现在种地收益看涨,有好多村民等着包地,见迟迟未能腾空涉案土地意见非常大。”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多名村民多次拨打12345投诉电话,镇政府也是一筹莫展。
府院联动出手都满意
“涉农案件无小事!”乐陵法院紧紧依靠乡镇党委启动了府院联动执行协作机制,多次与镇政府商讨联手处置措施。确定由镇政府协助办理采伐手续,网格员多处联系收购,努力实现树木价值最大化。而执行干警分头做被执行人工作,强调在退林还耕大形势下,占用耕地的树木不可能继续保留,将树木以较适合的价位卖出去是最好的选择。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3名被执行人终于放下侥幸心理,纷纷表示会配合处置树木。
于是,镇政府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发挥“人缘广、地域熟、社情通、信息灵”的优势,四处寻找购买树木的买家,反复讨价还价协商价格,最终达成了各方满意的出售价。在执行法官、网格员、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有关村委会的共同见证下,被执行人与买受方很快将涉案土地上的2000多棵树木顺利采伐运走,涉案21亩耕地及时交付给作为申请执行人的相关村集体和农户,不误秋后土地流转、秋收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