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三等功4次,先进个人两次、办案能手、办案标兵……”在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有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干警,他,就是分管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工作的执行局副局长赵凌青。一系列荣誉背后,离不开赵凌青15年如一日,在执行战线上兢兢业业的坚守。
执行作为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线,执行不到位,再好的判决也将是一纸空文,尤其是那些通过转移财产、隐藏财产等手段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执行起来更是困难重重。然而赵凌青每天接触的,就是这些困难重重的工作。
严字当头,以打促治,攻坚解决执行难
赵凌青曾执行过一件标的20余万元的案子,由于被执行人黄某的账户在执行期间没有余额,案件一度陷入困局。而后黄某被依法拘留期间,依然坚称自己没有财产,无法履行。如何寻求证据呢?赵凌青重新梳理线索,并从工商、税务部门查明:黄某在案件执行期间仍正常纳税。
根据这一线索,赵凌青顺藤摸瓜,查明济源某公司与黄某有业务往来,并有14万余元预收款未支付黄某,同时还发现执行期间黄某贷款5万元用于自住房屋装修。证据面前,黄某心理防线崩溃,同意和解执行。
作为法院执行战线的干警,很多时候,还要经常到外地去核实证据,甚至押解被执行人。“5+2”“白加黑”没有周末、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工作常态。在执行克井张某一案时,赵凌青将所有能查的方向查了一遍,仍然一无所获。案子陷入僵局之际,赵凌青得到一条线索,张某曾在陕西咸阳一煤矿打工。于是,赵凌青直接赶赴咸阳,并成功查到张某的工资表,促进了案件的顺利执行。
对于自己的工作,赵凌青总结了一套要诀:快速出击,及时打击。这也与全系统”严字当头、打字当先、以打促执”的理念一脉相承。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执行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仅今年1到8月份,自诉立案130件,决定逮捕52人,网上追逃13人。
人性化执法,从双方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数字背后,离不开赵凌青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从去年7月到现在,还没有享受过一个周末,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到9点。”赵凌青说,虽然很辛苦,但当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尤其是看到执行成功后群众的笑脸,觉得自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同事们眼中,赵凌青工作认真、踏实,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严谨的赵凌青,却又有着非常人性化的一面。日前,赵凌青刚刚办结一桩交通事故赔偿的案子,被执行人15天拘留期眼看就要到了,却仍没有执行的意思,按照程序,赵凌青和同事提前一天办好了逮捕证。
在去拘留所宣布前,赵凌青犹豫了:被执行人进了看守所,不仅对于其家庭是个打击,申请人的赔偿更遥遥无期了,这样一来,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甚至激化了。想到这里,赵凌青分别同申请人以及被执行人亲属进行了沟通,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清利害关系。最终双方协商和解了,申请人也撤了诉。
“其实赵局完全可以直接宣布逮捕证,这样他的工作也没有什么问题,正因为他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为了双方的利益,才选择了这样一个人性化的方式。”赵凌青一位同事感慨道,跟赵凌青一块共事,很受感动和启发。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赵凌青说,这不仅是每一个执行干警的追求,更是对群众的庄严承诺。